【成长感悟】选调路上的“酸甜苦辣”(一)
| 招商动态 |2017-12-14
编者按
自“江苏选调生”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选调生的投稿,分享了他们工作学习中的感悟与体会。为更好地发挥交流平台作用,我们将长期开设“成长感悟”栏目,如果你对“选调之路”感悟至深、体会真切,请用你的文字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吧!我们将择优推送,让更多人了解选调生的多彩青春。投稿邮箱:jssxds@126.com。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下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吧!
杜庆石: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2008年,我毕业于江苏警官学院,同年8月进入徐州鼓楼检察院工作,2012年3月调入鼓楼区政府办,现任鼓楼区政府办副主任科员。回首过去,感恩组织的关心培养,感觉自身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
初入选调,憧憬无限,那时山是山。2008年毕业时,自认选调生来自高校优秀学生,优越感常由心底自生,不自觉便会眼高手低、自命不凡。总感觉自身前途光明,憧憬着跃上更高的工作平台。久经历练,总不成长,那时山不是山。在工作岗位多年不交流,周围年轻同志不停地轮岗、提拔,自己考核多年优秀却总与提拔无缘时,难免对自己和周围产生疑惑;在没有时间自由、加班家常便饭、工资捉襟见肘、家庭无法照顾时,也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可用“有心栽花花不发”来诠释自己那种始终努力而总不得志的错觉。坚守初心,坦然面对,此时山还是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在看到别人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时,更需要看到他们付出的汗水和坚守。作为人民公仆,工作岗位、职业分工可能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甚至职级越高,责任越大,担子越重。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个人成长,不要过多追求结果,要学会领略沿途的风景。只要用心付出,无论结果如何,终究会问心无愧,不留遗憾。
工作以来,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享受过掌声,感受过欣喜,体会过失败,经历过迷茫。现在,认清自己、找准方向、立足工作,兼顾家庭,务实、平静、快乐、理智的生活着。面对未来,我将立足以下,砥砺奋进。
坚守选调初心,确保政治坚定。牢记选择做一名人民公仆的初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不卑不亢、坦然面对。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一名合格选调生应有政治品质,坚定不移的践行自己的豪迈誓言。
感恩组织培养,立志为民服务。我深知没有当时学校的培养,不会成为一名选调生。没有组织的栽培,就没有今天的成长进步。我将牢记宗旨,坚持知行合一,不断学习,开阔视野,锻炼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在本职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珍惜干事平台,做到奋发有为。本人得益和感恩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自觉珍惜组织给予的良好工作平台,自觉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志愿抓住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正当时机,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勤勉的工作态度,努力做出应有作为。(徐州市鼓楼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李田坤:不忘初心 笃行致远
我于2009年选调至宿迁市工作,先后在宿迁市湖滨新区招商局、经济发展局、皂河镇任职,现任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选调8年来,我始终牢记参加选调队伍的初心和各级组织部门的关心培养,点点滴滴、慢慢积累,不断成熟。
不忘初心练“本领”。在区招商部门工作期间,我负责项目帮办工作,曾作为建设单位的甲方全权代表管理一个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接到这个任务的初期,因为对商业地产项目手续办理流程和工程建设流程把控不准,导致项目手续办理迟滞,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痛定思痛,我积极向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请教,对项目开发建设的全流程进行了整体梳理,对工程推进的各项事务进行了统筹安排,最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工,刷新了新区项目的建设速度。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对日后从事推进其它项目建设工作也添了几分底气。我想作为一名选调生要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本领危机”“能力恐慌”的紧迫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所从事工作的行家里手。
不忘初心勇“担当”。2015年宿迁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所工作的皂河镇因辖区内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家4A景区乾隆行宫的缘故,受到市创文办的重点关注,创建压力极大。当时,在镇里我负责宣传工作,又分管着城建工作,是创建工作的一线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创建过程中,我带领相关条线年轻干部坚持步行工作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先后启动了“亮化”“绿化”“硬化”和“数字化”四大工程,镇区环境焕然一新。环境的变化倒逼文明的养成,“文明皂河”以一分未失的成绩顺利通过国检组和省检组的连续三年检验,为全市创建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结构失衡等问题,选调生在基层就需要在矛盾和问题面前迎难而上,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以更顽强的精神、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不忘初心解“民忧”。去年暑期,一名群众来到我的办公室咨询贫困助学金申请事宜,此项工作虽不是我分管的,但看她非常焦急就细细地询问了具体情况。经了解,其外甥的父母因故失联多年,自初中起就跟随其在皂河镇生活,高考过后被南京审计大学录取,却因家境贫寒为学费犯起愁来。因其外甥户籍在城区某街道,长期不在当地生活,居委会无法提供证明,所以在街道没能寻求到帮助。了解到这一情况,我迅速会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走访,证实其反应情况的真实性。后同其户籍所在街道沟通协调达成一致,由皂河镇村两级出具证明,作为办理救助的依据,圆满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一个已经接近放弃的青年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一言一行关乎党的形象,一举一动关乎群众利益,有时候可能就是一次暖心的嘘寒问暖、一次耐心的政策解释、一次热心的代办服务就能取得帮助一个人、温暖一个家、团结一个村的效果。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
孙群安:扎根基层 用心尽责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结合6年来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有三点不成熟的感受:
感受一:选调生的身份是组织赋予的、是暂时的,而口碑是用工作获取的,才是永久的。作为选调生,领导和同仁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关注、关心与关怀会更多,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是,从2011年工作以来,参加市区两级组织部门组织的各类座谈会、谈心谈话不下15次,就我所知,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更多的时候,选调生是别人认识你的高平台,但不必然是认可你的高舞台。因为我们通过各级组织层层考察考核,在同事眼里理应更能吃苦、更会学习、更善于把握大局、解决难题。6年的基层工作,一路走来、踏实工作,用心尽责、始终如一,个人认为,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是现在同事不会再仅仅用“选调生”这一身份来介绍我、定义我了,在获得了同事的认识、认可和宝贵基层经历的同时,也收获了责任心、执行力。
感受二:一线实践、一线锻炼是成长成才的最好舞台。我从2011年到江都经济开发区、大桥镇工作,承担了开发区、大桥镇的文字起草工作,“白加黑”“5+2”虽然常态化,但自己清楚,在基层工作的“三强三弱”:强于理论、弱于实践,强于宏观、弱于具体,强于统计、弱于统筹。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自己有意识主动调整、积极改变;另一方面,江都区委组织部也安排我们到村(社区)挂职、组织年轻干部多岗锻炼,在东园社区,认真协助解决居民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区委组织部“村居合一”党建新模式探索;在招商引资中,一个项目从最初接触到最终落户,其间经历了反反复复、酸甜苦辣,但是每当看到自己参与引进的项目报表飘红、业绩喜人时,何尝不是一种肯定。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在招商、拆迁、维稳一线,现学现用、学以致用,宝剑锋从磨砺出,能力提升一线来。
感受三:乡镇很缺人,更需要选调生留在基层。在基层工作6年,最大的感受是基层真的缺人,缺敢想、敢干、敢闯、敢错的年轻人,现实是基层想留下年轻人,尤其是留下选调生真不容易。对我来说,每当想到在最困难的时候,基层领导那些关心的话语、基层同事朋友那些鼓励的言行,以及基层群众那些期盼的眼神,我坚信农村广阔天地,同样大有作为。在自己的周围有许多同志,无论是能力、经历还是人品,均比自己够格、比自己优秀、比自己过硬,他们激励着我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只有如此才能获得组织的放心、同事的认可与群众的口碑,才能真正做好一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
江苏选调生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